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 丹尼爾.列維廷 Daniel Levitin


1.滿意度是人類行為生產力的基礎之一,為了不要浪費時間在無關緊要的決定上,我們都會用上它。滿意度的核心是成本效益分析,只要夠好,達到某種付出與效益間的平衡就可以了。

2.快樂的人所擁有的並沒有比較多,而是對他們所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快樂的人持續運用滿意度模式做出決定,即使他們並不自知

3.根據一項研究指出,夫妻生活在靠近其中一方或雙方父母者,他們在婚姻和育兒兩方面的表現較佳。

4.主動排序是一種強有力的方式,可以避免分心,它是在智性層次,將組織事物的壓力,從我們的大腦移轉到外部世界。

5.總括來說,人的注意力系統由四個部分組成:白日夢模式、中央執行模式、注意力過濾器,及注意力的切換開關

6.注意力過濾器部分是由位於大腦無名質部位,含菸鹼受體的神經元所控制。菸鹼受體會對尼古丁反應而得名,他們散布在大腦各處。也就是說,尼古丁會使人產生警覺,因而更加注重細節。

7.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我們記住唯一或獨特的事件是有道理的,因為它們代表了周遭世界的潛在變化。

8.遇到(家中)雜亂的情況,女性的皮質醇(壓力荷爾蒙)濃度會急遽升高,男性上升則沒有這麼明顯;而皮質醇濃度升高可能會導致慢性認知功能障礙、疲勞、並抑制人體的免疫系統

9.看到整齊的物品能帶來莫名的欣慰,不僅能節省腦力來處理更重要更需創意的工作,也會帶來生理上的撫慰,避免掉揣測能否找到物品的壓力。

10.一心多用會增加皮質荷爾蒙的濃度,會過度刺激大腦,造成思維干擾。一心多用也會產生多巴胺(成癮的回饋網路),有效地獎勵大腦注意力不集中並不斷尋找外部刺激。

11.我們接電話、檢查郵件、發送簡訊,所有這些事觸動了大腦尋求新奇與獎勵的中心,催生內生性鴉片,這些都會降低我們對工作的專注。這對大腦來說是最極致的空洞獎賞

12.一心多用的情況下獲得資訊,會讓新資訊來到大腦中的錯誤部位。好比說在學業中獲得的資訊會到紋狀體,這個區域專門用來儲存程序和技巧,而非事實和想法(海馬),使得日後檢索(回憶)變得不容易。

13.切換注意力的代謝成本,會導致前額葉皮層和紋狀體快速消耗葡萄糖,因此即使是很短的時間也會使我們感到疲憊,造成壓力荷爾蒙上升及焦慮感,以及對衝動的控制下降

14.為什麼干預手段常常難以成功?因為團體內與團體外偏見,我們傾向認定以脅迫手段對付敵人比起對待自己人有效,而以調解的方式對待自己人比對敵人有效。

15.1840年代早期接連的鐵路碰撞事件發生後,調查人員尋求改善通訊和減少事故發生,開始採行了標準化時間。

16.人類的前額葉皮層要到二十歲以後才發展完全,青少年的衝動抑制因而尚未完全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兒童青少年在計畫及延遲滿足方面的表現不出色。

17.額葉的多巴胺神經元過度生長會導致自閉症,一定程度上類似額葉損壞。相反地,帕金森和注意力缺乏障礙患者額葉的多巴胺神經元減少。

18.所謂的創意發現,指的是能藉由類比、比喻或將我們沒有意識到彼此關連的事物綁在一起,從而探究新的想法。服用增強多巴胺的藥物能促使專注並避免注意力分散,然而缺點是,產生聯結與關聯的能力以及創意思維被抑制了。

19.COMT基因能調節前額葉皮層的多巴胺,促使人進行任務切換。具有特定COMT版本基因(Val158Met)的多巴胺水準較低,顯示出更大的認知彈性,因此比一般人更富創造力。

20.如果有件大計劃要完成,將它拆解成有意義、能實現且可行的區塊吧。這使時間管理變得容易許多;你只需要管理並完成單一區塊的時間。

21.睡眠不是全有或全無的狀態。當我們疲累時,我們大腦的某部分可能是清醒的,而其他部分則在睡覺。這樣的情況下,首先退場的神經群集就是記憶,所以即使你自認清醒,你的記憶系統卻非如此。

22.馬克吐溫稱「吃青蛙」法:早上精力最旺盛時,第一件事就是處理你最不喜歡的工作,因為意志力會隨著一天過去而耗竭。

23.拖延=完成任務所需時間X注意力分散程度X延遲/自信X任務的價值

24.成功人士的失敗經驗會像是:「我原本以為實現目標所需要的知識我都知道了,但是這次經驗告訴我,情況並非如此。一旦我學到這點,我就可以重回正軌」。

25.右半球的神經元有較長及較多的樹突,與左半球的相比,它們能從較大的皮層空間蒐集資訊,儘管不是那麼精確,連接能力卻更好

26.老年人對帶有正面情緒記憶的偏好,勝過帶有負面情緒的記憶;而年紀較輕的成人相反。老人的杏仁核只會因正面資訊而活躍,但是年輕人的杏仁核會因正面和負面資訊活躍。

27.擁有更多資訊,反而會做出更差的選擇。一定時間內能處理多少資訊擁有範圍上的限制,且稱為負載效應(load effect)。研究發現,一次能被處理的資訊量參數大約只有十個

28.我們能教給我們孩子的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具邏輯性且批判性地思考數字,並讓這類的質疑及確認成為習慣。這些技能的目標並非去檢視你所遇到的數字是否完全正確,而是去檢視其是否在合理範圍內。




心得
    本以為本書是介紹資訊時代,人如何在3C產品環繞之下好好的專注工作,這類的應用書籍。結果本書的內容更為廣泛,包含介紹了各種資訊增加之下,人腦的生理反應、引發的情緒現象,會導致如何的判斷,以及提供該如何改善之好辦法。
    現在以我們的觀點來看屬於資訊爆炸時代,這是說明不只是使用3C產品,而是我們接觸到的各類資訊都遠比歷史上來得更多。一年出版的書超過歷史總和,現在我們擁有的物品也較過去多上非常多。書中提到一個典型美國核心家庭,家中超過2260項有形物體,這也是一個資訊爆炸的現象之一。太多資訊會導致壓力性荷爾蒙增加,所以不僅有心理上的壓力,其實同時也造成生理上的改變了。整理資訊,排序化,會雙方面改善生理及心理層面,使人除了決策更為精確,身體上確實也比較健康。
    整理本書重點,現在資訊太多,必須外部化腦中資訊。做好分類,可使用索引卡或垂掛式文件;注意組織資訊及社群結構;評估或行使計畫,可區塊化大計劃中的每一小部分,並安排合理時間;專注及摒除雜訊,促進決策;對數字養成批判性習慣。是相當重要的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