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唐鳳15個關鍵詞 黃亞琪


1.「對境心數起」 ,在腦裡自然會出現反應,但不起反應並非他的目的,而是面對這樣的反應,卻不會過激。

2.透明性就是將資訊內容呈現在眾人面前,讓參與者得以觀看,每人提出想法討論,進而共創或再創。這種透明鬆綁了思想的禁錮,讓想像力獲得張馳的力量。

3.人人都可以是改變得一環,只要將想法放在其他人看到的地方,不必擔心自己的意見是否完整,而是以集體智慧、源源不絕的想法刺激進化。

4.「對焦」的目的在於「整理爭點」。多方利益關係人會有不同的想法,可能彼此差異或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但是大家對於最後討論出來的具體實踐是有相同基調的。

5.高明的聆聽,不是聽到跑進耳朵的話語,還包含對方的觀點到自我理解的過程。專心仔細聆聽,能找到發言內容的條理,並聽出言外之意。

6.只有感性共情,而沒有理性思維,那就會變成一廂情願;若只有理性思維,而沒有感性共情,又成了一廂理願,都是沒辦法達成溝通的。

7.盡量地產地銷,確保所購買的農產品是離你較近地方生產的,這有助於減碳。

8.唐鳳承認是維根斯坦的信徒。維根斯坦幾乎時時刻刻保持一種細膩的自省姿態。

9.任何人在群體中總有比較格格不入時,為了求取別人注意,可能會做出一些對群體有破壞性的事情。我的建議是不要回應破壞性的部分,但是了解對方會做這些事情,自然有他的需求,所以鼓勵他去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並且只回應那個部分。

10.現在大部分都是團隊與團隊競爭了,個人與個人競爭幾乎只有在田徑場上。

11.看書不要自以為是馬上下判斷,至少要看完兩百頁的內容,再去抓重點,因為這時候你才能掌握到作者腦中的設計完整性,抓重點就會突然變得很容易。

12.如果你在讀完之前,就先去想那個意念是什麼,那是「腦補」,大概都是你自己本來的意念,而不真的是敘事者的意念。




心得 
    本書是閱讀唐鳳書籍第二本書。首先唐鳳仍然很注意睡眠,堅持一天睡滿八小時,遇到需費心解決的情境時會睡更久。天才相當注重睡眠必有意義。 
    看了他許多書深深覺得想法相當異於常人,做法也與常人迥異。為什麼我跟她的差距會這麼大呢?造成天才與常人的差別到底是什麼呢?真的是大腦的構造不一樣,還是可以訓練呢?看了許多書,不知道與她的差異有沒有縮小一點。 
    唐鳳相當強調開放與眾人。與世界主流想法相當不同。現代互聯網時代,不少事是眾人團隊合作,達到目標,但是其中仍很強調個人競爭力。在唐鳳眼裡,個人競爭力的看法是不對的,一個人不可能懂且精各項事務,所以必定是團隊合作。不過在她的團隊合作裡,似乎沒有所謂個人競爭力,是因為她本人就已經太強了,還是真的不計較個別報酬呢? 她的胸襟也相當開闊,開放原始碼等,行政院業務可說都是公益,目的在促進眾人聯結,改善社會。她可能真的如此公益,我相信。但是她也有說,請她工作是可以的,但是若是雇方想要成果來自營利而非公利,那她是要收高額費用的。確實如此。 
    不過唐鳳給讀者的一個感覺,就是想法大過她的實作。在書中多次寫到「人是思想的載體」,人與人要交換思想,共同達到一個更好的想法,然後去做。但是去做的那個人看起來不是她,很不是她。嗯...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社會太多的意見,她把自己作為一個載體,傳遞多方意見給多方。不過她真的就是做一個介質而已,是否算消極呢?綜觀所有關鍵詞,以及書中強調的想法,都是聽說讀想,而沒有做。不過這也算是符合她的風格,她不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個人,而是一個載體。如果是一個個人,就必定是特別的。而人如何被定義,是由他做了什麼事來決定。不是一個人的話,也就不用做了。所以她是傳遞想法的那個人,但是執行、驗收,都不是她的事這樣。
    她對閱讀的說明相當好。練習耐心看完兩百頁以上,再來產生對書內容的想法。如果前面就有想法,不能領略到作者整體的意旨,而且只是帶著自己前面的看法來詮釋後面篇幅,變成自己的二創,這就很難接受到作者要傳達的真意了。 最後面的回答問題,她說人生的意義就是跟迷惘相處,覺得很棒。儘管看了不少書,遇到人事問題仍然迷惑,這樣做好嗎?看書仍會迷惘不是看書的錯,而是增加我們的多方觀點,當然最後決定仍會受所處環境、個性等因素左右而迷惘,不過要好好地度過,與迷惘相處而非憤怒相向。整體仍算是值得一讀的書。
    她也自述從小身體不好,常常有疾病死亡威脅,在一次治療後,她悟道她不是一個個體,而是一個載體,甚至連她的名字也可以拋棄,這個想法一直影響她到現在。是非常出色的想法,不過我想是否那時是放棄自己作為一個個體,當自己只是一個載體的想法,是藉此逃避死亡的恐懼嗎?個體會死亡而消逝,但是載體消失也沒關係,因為載體沒所謂死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