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 森谷公俊


1. 如此千變萬化的大帝形象,追根究底,反映出的是每一個時代的人們的理想和未來藍圖,甚或是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投影。簡言之,就是一面映照出我們自身形象的鏡子。

2.阿里安以第一人稱方式敘述,正確且冷靜,近代史學評價甚高,長久以來被視為是亞歷山大的「正史」。

3.蒙田認為,亞歷山大以常人半生的時光,便完成所有人類能夠達成的事,讓人感覺到他必有某種超越常人之處。對蒙田而言,要將一般人類社會的基準套用在亞歷山大身上,是不可能的事。

4.在大帝以前,東方世界和西方世界之間的關係,已有相當豐富的互動。阿契美尼德王朝統治下,早已實現了多民族的和平共存與交流。阿拉姆語成為廣泛使用的國際共通語言。

5.西元前八世紀到前六世紀之間,希臘人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區,建設殖民城市,過大了希臘世界。希臘城邦的總數,推斷曾經多達一千個。

6.如何統治擁有多樣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諸多民族,這個問題,阿契美尼德王朝提供了後世標準答案。成為帝國的模範,為後來的羅馬帝國和鄂圖曼帝國所繼承。

7.原本只是意指非希臘人「Barbaroi」一詞,開始變得帶有野蠻人和夷狄的歧視意味。波斯人被認為是野蠻人的代表。

8.西元前四三一年,因為斯巴達和雅典互爭希臘世界的霸權,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兩國競相派遣使節,請求波斯國王提供資金援助,斯巴達以波斯提供的資金建設艦隊,終於打敗雅典海軍,迫使雅典投降。在前四O四年,戰爭結束。

9.現代馬其頓的領域中,除了馬其頓人之外,還住著阿爾巴尼亞人、保加利亞人、希臘人、瓦拉幾亞人、土耳其人等。所以提到馬其頓就等於是複雜的代名詞。

10.亞歷山大少年時代的逸聞可以看出,他一直對父親有強烈的競爭意識。現今希臘東北部到保加利亞一帶,他將希臘人遷入,並獨自籌措經費建設城市。取名為亞歷山大之城。這是他在東方遠征期間建設諸多亞歷山大城的前奏。

11.遠征東方不是亞歷山大首創的想法。希臘辯論家伊索克拉底(Isocrates),西元前三八O年,他發表了《泛希臘集會演說詞》,明確提出遠征東方的構想。

12.希拉海(Hellespont)為達達尼爾海峽的古稱,希拉(Helle)為古希臘神話中的女性角色,傳聞在歐亞交界處墜海喪生。

13.亞歷山大會在各地豎立民主政體,並不是因為本身認同民主派的理念,而是因為波斯治下的各城邦,政權掌握在寡頭派手中,他有必要在各城邦直入支持自己的政體。

14.儘管亞歷山大高舉著維護希臘的「自由」正義之旗,然而在利害關係一致的情況下,他也會支持僭主政體。所謂表面的正當理由與現實政策之間的背離,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

15.亞歷山大城的建設經常會被解說是大帝東西融合政策的一環,然而就實際狀態來看,這完全是個誤解。移入這些城市的居民,有希臘傭兵、退役的馬其頓人和當地居民三種人,其中也包含了於城市所在地擄獲的戰爭俘虜。希臘傭兵佔其中最大的比例。

16.任何政權都不可能光靠軍隊和刑罰等毫不掩飾的力量來維持統治。國王必須經常在貴族和民眾面前,明確展現出自己權力的正統性,且需透過種種制度強化連結。

17.昭和天皇於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發表的《人間宣言》中,否定自己是現世神,宣告天皇也是人類。

18.波斯貴族終究只是馬其頓統治者底下的同盟者,對總督們而言,大帝單純只是軍事上的征服者,絕不可能成為他們的國王。

19.大帝死後,最終只剩下安提柯的馬其頓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埃及王國,及塞琉古王朝的敘利亞王國。

20.歷來認為大帝為了傳播希臘文化、促進民族融合,才會在各地建設亞歷山大城的說法,完全只是個夢想。重新建設這些城並使之繁榮,是始於塞琉古王朝時代。只有埃及的亞歷山卓是唯一例外。

21.繼業將軍竭盡所能地利用大帝的名聲和權威來建設他們的王國。可以說是沒有繼業將軍們也就不會有亞歷山大。

22.大帝在位期間充滿了戰爭與破壞,他的征服在亞洲到處留下深刻的傷痕。若要說在這個遍體鱗傷的亞洲誕生了稱為希臘文化的新文化,或許不該說是「因為大帝」,而是「儘管大帝…」

23.蒲魯塔克將亞歷山大描寫成是將文明帶到野蠻東方的大功臣,是文明的使徒。希臘化的概念在近代被置換為歐洲,蠻族則與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重疊。批判並且克服希臘化概念帶有的這種價值觀,至今是亞歷山大研究的重要課題。

24.和拿破崙相比,甚至就算與古代羅馬相比,亞歷山大的帝國中也找不出領導理念之類的東西。此處便是他的帝國極限。他只追求個人的名聲,帝國徹頭徹尾就是他一人的帝國。

25.我認為對志向高遠的人而言,不論如何地艱難辛苦,但只要能夠引導我們達成輝煌大業,那麼艱難辛苦本身便是沒有界限的。




心得
20210701
    亞歷山大大帝是影響全世界的人物,影響力迄今不息。這本書中的豐富資料讓讀者更能了解當時歷史背景與大帝真實面。首先大帝的面貌千變萬化,由於他不是神話中人,是實實在在打下大片江山的人,常常與當時代注重的美德連結在一起。或許說,他之於歐洲,有如堯舜上午聖帝之餘中國吧。由資治通鑑了解中國歷史,才不會被儒家一直美化的上古賢治之朝矇騙,一如被大帝矇騙。事實上說上古人人安居樂業的堯舜時代,加起來可能不到五十年,而且當是還是半穴居的人,尚無法抗衡天災,算是近史前史的新石器時代。這時代談何政治哲學或各種美德?所以當談論到古代美好的事物,只是當時的人將注重的美德與內心寄託在一個架空的投影罷了。
    不過亞歷山大本人確實表現出高超的軍事能力與強大的精神力。凡事有因果、有背景。以前知道其父腓力二世死亡時他才二十歲,二十二時完全收服其父的舊部,然後完成東征。看了書
這是完全去脈絡化的描述。事實上他本身年少即相當突出,大概是腓力二世最喜歡的小孩。十六歲時其父出征,色雷斯人作亂,即率兵平亂。十八歲時腓力與雅典聯軍決戰時,就將馬其頓之光—馬其頓騎兵交由他率領。所以事實上是他在腓力二世死亡前,已經具有相當的威望了。王位只要獲得重臣支持,排除主要競爭者就完成了。但是其軍事能力相當之強,而且善於疾馳強襲,幾次大戰都是掌握時間的節奏打得敵人措手不及。
    傳聞總是美好的。亞歷山大城的建設、解放受波斯人統治的城邦,自由希臘人等,仍是有個人目的在後。
20210706
    大帝流到今日的實體物幾乎是完全沒有,非實體物僅埃及的亞歷山卓城,但也是後者托勒密所持續建設的。亞歷山大城共有12座到18座,除了埃及其他完全沒有留下來。或許大帝真正造成的改變,是將一大堆希臘人遷到亞洲去。繼業將軍的實績與神格化大帝的作為才是真的造就亞歷山大帝國的功臣。至此可以說是破除偶像崇拜了。但是他的個人志氣,確實令人佩服的。大帝為了追求的目標(個人的榮譽),可以把此提升到畢昇志業一般的高,甚至肯為此嚐盡「沒有界限的艱難辛苦」,毅力之高可說是如句踐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