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青柳正規


1.歷史的著眼點是以某段時間變遷為主軸, 篩選事物的變化、原因與結果,思考如何敘述之,此謂歷時分析法(diachronic)。

2.不過在探討文明時更注重的,是對歷史空間的通盤掌握,連芝麻小事也包括在內,此謂共時分析法(synchronic)。

3.全球化,世界明顯過大,讓人們非常難以掌握其整體。又因看不清自身所屬世界的全貌,於是看不清自己的未來,使得現代人內心懷有難以言狀的不安。

4.所謂文化,可定義為「人類為求適應特定地區及時代的環境,所採取的方法或策略」。一旦週遭環境遽變,以往確立的文化往往失去意義。因此文化基本上是傾向保守的。

5.文化確立扎根,團體成員將幾乎不再意識到自我文化的存在。於此階段,文化對於團體成員而言,即是倫理觀、價值觀。

6.對演化論有誤解,人們陷入一種嚴重的錯覺,認為我們的社會與文明都有所進步。然而實際上是既有進步之處,也有未進步之處。不過有一件事可以肯定—文明的樣貌在今昔之間有明顯的變化。

7.現代人自身及現代社會,因為較重視同時代的牽絆,對於過往相關的牽絆,關注則較平淡。

8.日本經濟成長3%,相當於必須創造出近九千萬人口的菲律賓。美國經濟成長3%,則會給地球新增兩個半菲律賓的負擔。

9.經濟領域的結果容易數據化,因此容易說服人,但這潛藏重大陷阱—沒有被數據化的部分,隱藏著重要的東西。

10.尼安德塔人於二十萬年前才出現在地球,其聲帶位置較現代人低,呼吸道較現代人長。學者認為尼人只能發出呼喊、呻吟之類的叫聲。

11.性慾有週期性的高漲可促使性交行為旺盛,但就物種保存,人類發情期的消失可能使這種現象衰退。為避免衰退,女性的身體開始擁有性魅力。這點不僅可彌補發情期消失之不足,甚至大幅擴大可性交的期間。

12.北京周口店洞穴、南非川斯瓦(Transvaal)發現的痕跡,直立人會藉由火山爆發或自然起火的火源,從事非常初步的用火行為。

13.無論如何,尼人認為遺體是保有其生前部分屬性的個體,尼人對於曾經共同生活的人的遺體懷有其生前的回憶,而給予特別的對待並埋葬之。

14.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奧杜威文化從二百五十萬年前延續至一百二十萬年前,漫長歲月卻變化甚少。

15.舊石器時代晚期使於四萬年前,特徵包括大量生產石刀、製作骨角器。此外,尼安德塔人已經滅絕,新型態的智人成為地球上為一的人類。此時正值冰河時期,大陸與大陸、島嶼之間連通,人類得以擴展足跡。

16.五萬年前,海面較低,東南亞島嶼地區曾形成巽他古陸(Sundaland),新幾內亞島與澳洲大陸也曾形成莎湖陸棚(Sahul Shelf)。

17.石器表面經過打磨處理即是磨製石器,此係區分新石器與舊石器時代的最大要素。製作陶器、農耕和畜牧,或者紡織技術,是新石器時代諸多屬性或特徵的一部分,並非新石器的必要條件。

18.冰河時期結束與氣候暖化,是肥沃月灣形成的重要條件。

19.冰河時期之所以發生,包括三個要素—地球公轉軌道離心率之變化、自轉軸斜度之週期性變化、自轉軸之歲差運動。冰河時期週期有二萬年、四萬年、十萬年之變動。

20.農耕開始時期,在西亞約是西元前一萬一千年,在中國約是西元前六OOO年,在中美約是西元前七OOO年。各個地區分別有其固有的栽培植物。

21.西歐氣候溫暖降水豐富,農作物生產力提升,聚落形成的社會愈發高度發展,墳地逐漸成為象徵共同體的設施。

22.埃里都(Eridu)、烏魯克(Uruk)、烏爾(Ur)誕生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初期,這類都市國家之成立過程可知最初建造的是祭祀神祇的神殿,因此可推定領導者係以神為媒介發揮主導權。

23.《吉爾伽美什史詩》首度將人們心中隱約存在的悲觀思想具體描述,對世界各地的宗教或來世觀有不少影響。這部史詩既是寶貴的古代文學作品,同時也化為各種宗教的血肉。

24.蘇美時期已經創造數部法典,包括世界最古老的《烏爾納姆法典》(Code of Ur-Nammu),漢摩拉比法典則是將這些既有的法典整理,重新編纂的法典。

25.「地獄」,一般人想像是黑暗可怕、永無救贖的悲慘景象,如果追溯這種地獄形象的源頭,最終將看見蘇美人信仰而產生的冥界景象。

26.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的大河性質兩相對立。在美索不達米亞,每逢洪水耕地會遭受毀滅性的損害,相對的,尼羅河與其說是氾濫,更像是高漲,將上游沃土搬運至此。正是這兩條大河相對的性質,決定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間的文化差異。

27.蘇美人的國王定位是神之屬臣,神主宰大自然,換句話說,王對自然無能為力。埃及的國王是神祇荷魯斯(Horus)的化身,因此國王既是人,也是神祇。

28.金字塔係於古埃及第三王朝,西元前三OOO年代中期開始建造。今日特別有名的,是鄰近孟斐斯的薩卡拉(Saqqara)金字塔群。起初由大臣印和闐(Imhotep)設計。

29.古埃及擁有數學、天文學等科學知識,對於後代人類並未留下太大的貢獻,但陽曆之發明,比蘇美的陰曆更優異。每當尼羅河水位在增高時,黎明時分的東方必然能見到天狼星。兩次天狼星閃亮,經正確計算為三百六十五日。

30.埃及認為最高神祇歐西里斯認可者,可在冥界得到永恆的生命,這種樂觀信仰比起蘇美對死後世界的悽慘描述,以及悲觀的宿命論,形成強烈的對比

31.跨埃蘭文明的發現,對於文明探討的啟發,有些以交易為中心的非農耕文明確實存在,文明不見得只侷限於農耕或都市等關鍵詞。原本看似以大河為中心各自興起的古代文明,可能透過交易關係形成跨區域網絡。

32.浙江省長江流域於一九七O年代發現河姆渡遺址。學界因此明白,中國於西元前六OOO
左右已有稻作文化,中國最古老的文明不再是黃河文明。

33.以農業開始時期的早晚衡量文化發展的程度,實在是過份單純的文明史觀。確保糧食的方法是農耕或是狩獵採集並非重點,重要的是從人類生活的充實度評估糧食是否保證有長期穩定的供應。

34.遼河文明顯示中國古代文明多樣性之一環,內蒙古的興隆窪遺址是遼河文明的指標性遺址。

35.稻作為主的長江文明也曾發現許多遺址,其中以長江中游流域的屈家嶺文化(西元前三OOO~二五OO)、下游的良渚文化(前三三OO~二二OO)時代為全盛期。

36.奧林匹亞競技象徵希臘民族的一體感,相傳第一次舉辦時間為西元前七七六年。每四年於盛夏舉辦,場場競賽都是為宙斯奉獻的祭典。

37.城邦型都市的成立蘊含希臘人的經驗智慧,他們試圖以聚居社會及適合聚居的社會制度彌補農業生產的不足,結果卻使得林立的都市國家經常保持戰爭狀態。

38.西元前三世紀,伊特魯里亞全境屈服於羅馬統治下,但宗教儀式及政治制度被羅馬人延續,成為羅馬文明重要基礎之一。

39.我們應該盡量多理解各個文明的興亡,並且全面性的掌握這些知識,持續考察其全貌。從這種觀點可知,這些「最古」、「最初」、「最大」等成就,在文明史中幾乎沒有任何價值。超脫懷古主義,將過去的人類在古代遺址不斷上演的作為。

40.反思是否太過偏重要素還原主義。關鍵在於全貌觀能否重新受到重視。




心得
20210622
    本書為《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一冊。本書內容由史前史講述到古史,算是整個人類古早史通史。迄今除了上課之外,沒有對整個世界通史有系統性的了解。這套書除了垂直線,更注重水平面的聯結,是了解大觀的好方法。看這套書,有點類似選它做人類通史的教科書,希望藉此更能了解從中範圍視野來看,人從哪裡來,我從哪裡來,祖先們發生過什麼故事,別人發生過什麼故事。
    很感謝人類大歷史一書,儘管僅一冊,卻能讓人了解重點,人因講故事、共同相信故事而聚集、而進化。本書是更細部的延伸,但仍然是概觀而已,不到細部研究。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的歷史,動輒幾千年以上,除了以前上課了了幾課,接觸更多的反而是電子媒介。拿這些故事發揮的遊戲繁多,引發興趣後現在再進一步去看它真實的面貌,以及它們帶給人類什麼樣的重要性。吉爾伽美什的故事告訴我們先人的悲觀死亡觀,以及地獄的觀念,這些原來還深深影響到現代人的觀念以及許多宗教。與之相對的是埃及,是樂觀死亡觀,但是此觀似乎不合大眾胃口,並沒有流傳下來。

20210624
    消失的主要文化相當的多。以中國來說,早在黃河文化前,西元前六千年就有長江的稻作文化。所以事實上長江文化更久,比起自稱正統的黃河文化來說。以前歷史課的時候就有疑問,為何中心文化的旁邊,總是有其他文化敵對,既然是敵對,表示從來就不是一族群的,那麼它們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不是更久?但總是沒有答案。周朝歷史看資治通鑑才知道,楚跟整個周一樣,甚至更大。整個周歷史就是周與楚的對抗。五霸都是公爵,竟然列一個楚莊王上去,以前覺得疑惑為何他是王?因為其實列他就是錯的。他是王,與周王是一樣大的。或許楚就是代表長江發展千年的文明,與黃河文明對抗。
    另外義大利總說發源於羅馬文化,甚至有一套說法是承接伊理亞得,有一對兄弟跑到羅馬,開創了羅馬的歷史。但在羅馬更早之前,義大利中部就有更興盛豐富的伊特魯里亞文化。只是後來被羅馬及錫拉庫薩打敗,甚至被羅馬消滅文字。有部分的文化制度融入進羅馬。現在義大利說是羅馬的後代,或許說是伊特魯里亞的後代也可以。難怪義大利各邦互相輕視,因以前就是屬各不同的文明的。
    結論是清楚的。文明的強韌在於多樣性,對應於個人的話,多樣性是指什麼呢?如斜槓嗎?我想更基本的,是思考的靈活,不養成死板的模式,並且具備多樣的知識與技能。另外,要素還原主義與全貌觀,是思考事物的不同尺度。看一件事,由不同的尺度看會更全面,而不同的尺度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愈精簡愈好,這是了解事物的根本。愈全面愈好,這是了解事物的聯結,兩種都必須掌握,意思是思考事物要從細部思考,也要從大局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