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們知道一個人的身體不是不著邊際的魔術,而是一堆化學物質、器官組織、和神經衝動的組合。思想不過是腦中的電波,性的興奮是某些化學物質流向神經末梢,而悲傷不過是一些酸液停在小腦中靜止未動。
2.科學家都成了小丑,不是因為他們太理性,而是因為宇宙太不理性。或許,不是因為宇宙太不理性,而是因為他們太理性了。
3.理論上,時間可以是平滑的,也可以是粗糙的。但是在這個世界裡,時間的質地剛巧是黏的。每個城總有些地區卡在歷史洪流中的某個時刻而出不來。所以,個人也一樣,卡在他們生命的某一個點上,而不得自由。
4.有人說最好不要靠近時間的中心。雖然生命是悲傷之所在,但度此一生本身是很莊嚴、很尊貴的一件事;何況,沒有時間,也就沒有生命了。其他人不同意這個說法。他們就是要一心滿意足的永恆,即使這永恆如同釘裝在匣子裡的蝴蝶,是固定地凍結在一個點上。
5.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也沒有一個人是自由的。韶光飛逝中,有些人悟出了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死亡。
6.在時間即性質的世界裡,記事或憑天空的顏色,或憑婀娜河上船夫呼喚的音調,或是一個人走進屋時或快樂、或恐懼的感覺。
7.這個沒有未來的世界裡,時間均是結束於現在的一條現。這個世界裡,沒有人能想像未來。每一次朋友之間的生離,就是死別。在沒有未來的世界裡,每一次感受到的寂寞,是徹底的寂寞。
20210418
本書為自選書,可能在尋找院士的作品時,意外看到推薦。作者除了寫文學,也是物理學家CIT物理博士。本書的內容憑空想像愛因斯坦在發表相對論前的前夕。描述的夢境都與時間有關。
物理博士對時間果然也有自己的觀點,與我的觀點也有點像,就是資訊的增加。而資訊的演化通常是趨向亂度大,作者就有一篇夢境寫逆亂度的世界,隨著時間演進卻變得愈來愈有秩序,相當有創意。
另外在一篇的世界中人可以獲知未來,所以已知道的人,不會去冒險,還未知道的人,則在家裡等著哪天知道,也不會去冒險。很清楚的告訴我們作者的想法,若是真的知道未來,那麼變化的樂趣就消失了。
本來剛性的時間之箭,在愛因斯坦後變得彎曲了,由於不能與量子學說完美整合,我們可以說不知道時間究竟是何物,是線性還是球型的呢?或是曲線型呢?在連光都能彎曲、黑洞的存在、以及整個920億光年的宇宙都由一個次原子大小的某子誕生出來,還有什麼不可能呢?詩人的創意也就在此爆發變化出來。
20210420
不同時間的性質在詩人的筆下變成不同的夢境。看得出譯者最喜歡的是時間是3D那則。每個人可以自由接近時間的中心,愈接近就過的愈慢,於是很多人在靠近時間中心的地方擁抱,變成了擁抱的石像。看了詩人筆下的許多夢境,不同時間流逝的世界及其發生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永恆不是幸福。在我看來,本書或可以帶來不同的時間感想,不同性質的時間是我之前未曾想過的。有對時間的不同看法,或許能沖淡物理理論帶給我的絕望感。作者身為CIT物理博士,不用方程式般的思考,有標準答案或最建議答案,卻有如此詩意,相當令人佩服。除了觀察與思考深入,要不要用詩意的眼光看待世界是我們的一種選擇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