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蘿西計畫 格蘭.辛溥生 Graeme Simsion



1. 我瞭解到之所以設計問卷的目的並非在於找到一個我能接受的女人,而是一個或許能接受我的女人。

2.改變自己去符合他人的期望並不是個好點子。到了最後,你會心生怨恨的。




心得
有說法是人生如戲,真實的人生情節有時比電影還離奇。但是大多時候,為了作品的文學性與效果,小說多半還是比人生誇張。作者筆下的主角應該就是這樣子的。
作者刻畫一個類似柯P的亞斯伯格症患者,有某方面的卓越特殊才能,但是人際關係處理很差,不懂他人的情緒。說是沒同理心,不懂愛吧,但是其實並不是同理心,因為主角對自己也是這樣看待的,看自己如同看待一個機器,自然看別人也如同機器一樣。
主角前期有一點伏筆,在喝酒這方面不那麼強迫症,另外尋找伴侶這方面說不定也是。這樣個性的人,最後也會因為戀愛了而改變,算是一個好的發展。不過鋪陳不夠深刻,讓讀者的情緒還沒有很沈浸其中就收尾了。
中間兩點重點也很喜歡。原來我們設計一堆題目,不是找到我們能接受的人,更多是要找到能接受我們的人。設計題目,完全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別人來附和,完全不是考慮別人。但是其實設計題目,找人,是要找夥伴,應該是一個平等對等的關係。如果體會到這點的話,那意義就不太一樣了,體認到彼此是平等的,那麼在要求別人的時候,也會比較容易接受別人不足,並且比較謙虛接受別人的要求。我想這樣才是真正的成熟,而不是僅止於知道自己要什麼。當然知道自己要什麼很重要,不過我們都活在社會中,不可能沒有人際關係,除非永遠活在金錢關係下,那一切用金錢衡量就好了。如果尋求一段穩定的關係的話,放下自己本位,為他人想仍然是必要且健康的基礎的。
在改變自己符合他人的期望,改變想法,改變對自己的期待,才更健康。
結尾也是歡喜結局,原來蘿西的生父就是她的養父,只是她一直誤會了。或許告訴我們真愛我們的人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不用到處尋找。
整體是有思考後收穫的,好看程度覺得與無限的盡頭伯仲,輸於上流法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