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天橋上的魔術師 吳明益

.



心得
20210123
本書是閱讀同作者的第三本書了,很喜歡這位作者,所以接連閱讀下去。本書成書於2011,在複眼人之後,單車失竊記之前。
本書描寫對於60 70 年代的台北市中華商場。中華商場為一條大路旁連續8棟大樓(3、4層樓高)的集合型商場,食衣住都能買到,另一旁是鐵軌。據描述,火車當時要進台北站,必定會看到連續8棟白色雄偉的建築,好像一面城牆,這是當時台北市的地標。
當時台北市的盆地景觀明顯,尚未被今日高樓大廈給佔據,站上商場屋頂幾乎可以一覽台北市整個盆地。如今沒有建築有辦法了,101也在角落,不在盆地中央。
作者本人說本書就是寫他的童年記憶,合上一些小說橋段。作者實在很擅長魔幻寫實風格,如魔術師,廢棄屋裡的水潭竟有秘密水道、腳踏車被生長的樹抬到樹頂、垃圾島的居民等。本書除了變魔術之外,我把他對於商場事物的描寫,相信是真的。很日常,很臨場,如同有人評《上流法則》是寫給紐約市的情書,我覺得本書也是作者寫給台北市的情書。
我們都是帶著遺憾一路活過來的。在成長路上,必定經過許多挫折、遺憾、不甘,正是這些元素才讓記憶深刻,每每在不經意的時刻,它不經意的在心中,像是雲霧一樣的升起。作者所寫的這些故事,一個個中間的關連,我想大概是他記憶中那些挫折與遺憾所釀造的,給自己一個交代,變成美酒給讀者一杯的吧!
商場的構造有點像小學校那樣,一條長走廊臨窗,一旁就是各店家或攤販。住在其中感覺就好像住在學校,或是住兵營,上廁所都要去公廁上,不知道這樣是什麼感覺?在他的筆下,這種成長經驗變得很令人嚮往。在我們成長時,商場已沒落,不久被拆了,我無緣見到他筆下的那種環境,但我們的父母輩他們都有。現在後來有時會羨慕,以前的成長環境。物質不多不雜,是人多人雜,小朋友們是在人中找趣味,而不是現在變成在物質中找趣味。我的成長環境已經被電腦產品取代了,被公寓大樓取代了。雖然住同一棟,但是各家把門關起來。據書說商場一般的攤販是沒有門的,是真實意義的鄰居。我不一定想過這種生活,但我想體驗不同的生活。張大春看到哭,他對書中的描述有切身的經驗,是他生命的一部份,不是我生命的一部份,無法像張大春一樣的哭,是我的遺憾。
魔術師的眼球是什麼含意呢?魔術是不可以說的,說了就拆穿了,所以當主角要魔術師交他魔術時,他把自己的眼球挖出來,而不是用說的,因為不能說,只能傳承,而且是重要的傳承,因為魔術只能有師自己一個人知道,當另一個人知道時,原魔術師就必須失去魔術了。失去眼球或許代表就是這樣的犧牲性傳承吧!?
本書也很好看,好像看了一本情書,或許某天我也會寫一本給某地的情書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