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像黏土這樣妨礙地下水流動的不透水層,稱做阻水層;像砂粒或礫石這樣,具有較大的孔隙,可以任意輸送地下水的岩層,稱為含水層。
3.大部分溫泉的熱源來自正在冷卻的火成岩。
4.峽灣是冰期之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隨後沒入海中的冰河槽。
5.當冰層的範圍擴大,海平面會下降。據估計,冰期的海平面,比起今日要低100公尺之多。英吉利海峽相連再一起;阿拉斯加與西伯利亞、東南亞印尼群島之間,也都是陸地相連。
6.海底沉積物的研究顯示,冰河期、間冰期的循環大約每10萬年發生一次,而且在我們稱為冰期(Ice Age)的期間,已經確定有大約20次這樣變冷與變暖的循環。
7.全球黃土的分布說明了這種沉積物的兩個主要來源:沙漠,以及冰川沉積作用中的漂磧層。
8.現代仍持續進行張裂運動的案例,便是東非大裂谷。如果張裂持續發生,最後將劃破陸地邊界,變成一個狹長的海域。紅海正是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分裂時產生。
9.磁鐵礦的居禮點大約585度C(超過就會失去磁性)。一旦熔岩固化,磁鐵礦晶粒將會凍結住,於是形成化石地磁。
10.當所有陸塊拼回盤古大陸,其他的地球表面就剩下一片汪洋大海,稱為盤古大洋(Panthalassa)。如今盤古大洋只剩太平洋範圍,而且還在縮小中。
11.從目前已解讀的岩層來看,地球的生物滅絕與地磁反轉看不出任何關係,因此這方面的假說無法成立。另外在沒有磁場下,目前所知最高能量的輻射都可以被大氣檔下來,只有太空人及人造衛星風險會提高。
12.盤古大陸(約兩億年前)三疊紀晚期。
13.地殼的構造應力可以長達百年的時間,緩慢的讓斷層兩側的岩層變形,岩層就儲存了彈性能,就像一根筷子遭到彎曲時一樣。總有一天再也抵擋不住,岩層就斷裂。
14.震波圖會記錄兩種主要震波:沿地球表面稱為表面波,穿透地球內部稱為體波。體波又分為初波(P波)和次波(S波)。
15.P波像是波前進的方向,可以穿透任何物質。S波像是波的震幅方向,只能穿過固體,不能穿過流體。
16.芮氏地震規模是依據震波圖記錄到的最大震幅而定(可能是P波、S波、表面波不定)。理論上各地點測量應該會得到一樣的芮氏規模,但實際因為震波抵達不同測站前,會經過各種不同的岩層,影響震波的傳遞,所以會略有差異。
17.當規模增加1,代表振幅增加10倍。因此多1的晃動力量,是10倍大。另外每多1,等於增加32倍能量釋放。例:6.5是4.5的1000倍(32x32)
18.在彈性變形期間,岩石內礦物之間的化學鍵被拉伸,但是沒有斷裂。
19.當岩漿中含有愈多二氧化矽,黏度就愈高(如花崗岩)。玄武岩質岩漿二氧化矽含量較少,流動性高,目前已知有流動達150公里。
20.複成火山(火山屑與熔岩流複合)通常有圓錐狀外貌,秀麗。菲律賓的馬榮火山(Mount Mayon)和日本富士山是最美麗且經典的兩座複成火山錐。
21.新墨西哥州的船石是火山頸地形,高度超過420公尺,原為在火山裂口內結晶的火成岩,因外層火山錐被侵蝕殆盡而露出。
22.柱狀節理是當火成岩冷卻時,因收縮而破裂,所形成的六面柱狀體
心得
20201014
地科比較瑣碎,大多為歸納科學,每個有各個的理論與例子,實在無法強記全部。不過懂了一點點包括芮氏規模原理、菲律賓馬榮火山與富士山複成火山錐體漂亮,與大尖石山為火山頸(外層火山錐破壞殆盡)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