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人確知我們老祖宗的大腦是如何分出不同的各區功能,但即使是現代人,也有一半以上的神經元是專門用來掌控活動和五官。讓我們有別於「低等」動物的那個大腦部位比較小,事後來才出現的。
2.三百二十萬年前露西的腸道比現代人長,才能消化為了生存而攝取的大量植物。最重要的是,由脊椎和膝蓋的結構顯示,她大體上是直立行進的。
好奇心
3.嬰孩會問為什麼但黑猩猩不會。我們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有心智天賦。黑猩猩和侏儒黑猩猩雖然有能力學會基本的手勢,甚至能夠回應問題,但他們從不發問。它們身體強壯,但它們不是思想家。
文化
4.「終將一死」的意識促使我們開始思考存在的問題,例如「誰掌控宇宙?」,進展到「我是誰」、「我可以把環境改變成適合自己嗎?」正因為人類開始提出這些問題,我們才從動物界脫穎而出,晉升以思考及發問見長的物種。
5.舊石器時代(Paleolithic era)進步到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era),這場改革其實和石器無關,而是和我們的思考方式、提出的問題,以及我們在乎的存在議題有關。
6.哥貝克力石陣(Göbekli Tepe),位於土耳其東部烏爾法市郊近十公里處,建於一萬一千五百至七千年前,比金字塔還早。那是尚未放棄遷徙生活的狩獵採集者所建造,而不是出自新石器的定居者。不過此處遺跡最令人震驚的是其用途。它比希伯來聖經早約一萬年,但它看起來像一處宗教聖殿。(人類已知第一座教堂)
7.史丹佛大學的考古學家伊恩.霍德指出,石陣顯示「社會文化改變先發生,後來才出現農業」。換句話說,群體宗教儀式看來是促使人類開始定居的重要原因。
8.加泰土丘是人類最早群居地之一(約5000人),約公元前七千五百年。證據顯示當地人雖然比鄰而居,但每個家庭大致仍是個別投入生活活動,彼此獨立生活。自己自足又何必大家住在一起呢?可能是出現共同的文化和宗教信念。
9.「文化」的定義是你從周遭的人群中習得的行為、知識、思想和價值觀,不同地方的文化各不相同。
10.以之前的文化為基礎、進一步發揚光大的流程為「文化漸進」。這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一項根本差異。由於居民想與其他的思考者為伍,一起思考相同的問題,知識得以不斷地累積成長。
11.亞里斯多德分析的特質:尋找「目的」,讓他深受古往今來許多基督教哲學家的喜愛,但那也阻礙了科學進步長達兩千年。
12.伽利略實驗的方式有兩方面特別重要。第一,他得出令他意外的結果時,不會否定實驗,而是質疑自己的想法。第二,他的實驗是計量性的,在當時相當前衛。
13.心理學家說有一種特質「恆毅力」(grit),這個特質和毅力及堅持到底有關,也需要熱情,這些都是我們在本書中經常看到的人物特質。
14.普朗克即使很不想接納原子,最後仍願意轉向波茲曼的研究,這點值得稱讚:一個向來反對原子理論的人,向一個大力倡導原子理論的人求教。用開放的心態去接納與自己的先入之見相抵觸的概念,正是科學應該採取的方式。也是後來愛因斯坦非常欽佩普朗克的原因。
15.普朗克:「新的科學真理之所以勝出,不是靠說服它的反對者看到真相,而是反對者終於都死了。」
16.為什麼大家還那麼重視拉塞福的模型呢?由此可見物理學演進的另一大特質:多數理論的適用範圍不是很廣,而是用來解釋特定情境的特定模型。所以即使那些理論有缺點,大家也知道某些情況下不適用,但是概念上依然實用。
17.物理學家的一大特質是,我們認為自然是由一套通則所主宰的,而不是一堆毫無相關的現象。
18.麥可.喬丹:「我的籃球生涯中,有九千多次投籃沒進,輸過的比賽近三百場,有二十六次球隊把勝利的關鍵投籃託付給我,但我沒投進。我這輩子不斷地失敗,那正是我成功的原因。」知道我們的偶像曾抱持跟我們一樣離譜的想法或犯下一樣嚴重的錯誤,也有同樣的重要意義,可以鼓舞我們。
19.大多人不像林肯那麼坦白或那麼有自覺。他們之所以相信某件事,是因為別人都相信,或「因為我一直那樣想」或「因為學校和家裡就是這樣灌輸我的」。但是就像林肯所說的,那往往是背後的一大原因。
20.在海森堡之前研究原子理論的人(例如拉塞福)想尋找原子流程背後的機制。他們認為原子那些無法讀取的內容是真實的。只有海森堡抱持不同看法,而且有勇氣大膽宣布:電子的軌道是無法觀察的,因此不是真實的,在理論之中根本就不存在,
21.二十世紀上半葉的量子物理學家揭露一個讓大家更有信心,也更加謙卑的事實。因為量子理論顯示,我們可以瞭解及操縱超乎感官體驗的無形世界。更謙卑是,自然透過量子物理的驚人發現高速我們,我們能知道及掌握的東西有限。
22.量子提醒我們,這世上還存在著其他看不見的世界,宇宙是極其神秘的地方,地平線外的波動可能是更難以解釋的現象,需要新的思想與理論變革。
23.我們不只想知道宇宙是怎麼運作的,也想瞭解人類如何融入其中。我們希望為個人的生命和有限的人生賦予脈絡,和其他人類及他們的歡喜悲傷產生關連,也和廣大的宇宙產生關連。
24.理解物理世界並未讓我變得冷酷無情,反而給了我力量。幫助我走出悲痛,讓我覺得比較不孤單,因為我是屬於更大整體的一部份。它幫我打開了眼界,看到人生在世的美好,無論人生有多少年。
25.生活本身帶給我們許多類似科學家面對的智慧挑戰。本書給我們的啟示,最重要的或許是那些成功科學家的特質:靈活又不因循守舊的思維、耐人的耐心、不死守他人堅信的想法,以及深信答案真的存在,終究會有找到的一天。
26.「標準模型」一大缺點是排除重力,另一大缺點是它有許多可調的參數:「乏晰因子」(fudge factor)-在實驗衡量上是固定的,但是無法以任何總體理論來解釋。
心得
20200705
本書介紹從智人到研究宇宙基本定律的人類發展歷史。本書雖然著墨在科學發展上,但是這個課題影響人類重大,也是我想閱讀的原因。科學所指不是單純物理科學,而是泛指人類建立一套穩定且可信的方法,探討自身與所在環境的意義。上述在早期是宗教的領域,由宗教解釋自然現象與宇宙定律,就連克卜勒也稱,神讓星球想沿著它的軌道走,它才會因此沿著軌道走。
到人類建立理論及實證的方法後,這些領域就總個被人劃入科學。其實仍是人在這世界上最基本的問題: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做什麼?所以容我不客氣的比較,科學大歷史的重要性可能是遠超過美術大歷史、或是昆蟲大歷史等等這些的。
哥貝克力石陣的解釋顛覆了我之前的認知。如果以時間點沒錯來說的話,學者伊恩提出的觀點相當具有意義,即新石器是宗教觀念的產生,使人定居在附近,才轉成農業社會的。需要小心,因為學者伊恩.霍德是爭議性人物,他是後過程主義考古學的主要提出人,目前仍不被視為主流考古學。
20200708
第五章理性,在介紹亞里斯多德以理性分析自然而不是神性,難怪章名理性。不過他認為自然界的變化都有目的性的,就像人世一樣,這點卻是受基督教歡迎,也阻礙科學的發展。
第六章新理性,從哥白尼及伽利略開始脫離亞里斯多德科學。第七章牛頓,研究及統整前人資料數十年,終於成功說服眾人並推翻亞里斯多德。這兩章比較像是在看歷史故事。牛頓之後就是符合現代實驗精神的科學論文及學說了。
20200709
第八章萬物組成,介紹化學部分。起初是煉金術著重在使用而不在建立研究。率先把煉金術推向科學發展是帕拉賽瑟斯:他對蓋倫不滿,他認為疾病是外在因素導致疾病,而且服用適當藥物就能治病。他的煉金術很大一部份也是在找適當的藥物,當然終其一生也做創造黃金的實驗。
波以耳:發現燃燒和呼吸有共通之處,都需要空氣中某種物質
拉瓦節:發現質量守恆定律,地位如物理界伽利略
門得列夫:努力完成化學共通語言,元素週期表,厲害在甚至能以此表預測未知元素及其特性,地位如牛頓
第九章生物世界。亞里斯多德及基督教:生物自然發生,類似神的旨意,從灰塵就能發生
虎克:第一個透過顯微鏡觀察並出版圖譜,觀察跳蚤等小昆蟲
雷文霍克:荷蘭布商,卻擁有高超磨鏡技術,其設計的顯微鏡是虎克的10倍,觀察到細胞
達爾文:原本想做神父,自己蒐集資料與集大成發表物種演化論
華萊士:稍早於達爾文,但是達爾文的理論較堅固且證據充足。達爾文並未攔截華萊士的論文,而是和他一起在學會發表,願意讓原創給他。達爾文表示,雖然自己可能不是原創,但如果他的若有價值,都不會因此而變質,因為重點在理論的應用。十分大氣。華萊士終身尊敬達爾文。
瑋緻活創辦人是達爾文母親。
20200711
本書的最後讀到令人動容,作者講到自己父親的事情。他趕到醫院,見到父親像是熟睡,但是醫師告訴他其實已經進入不可逆的死亡階段,並且告知等等儀器會如何,最後在多少時間內死亡。在那一刻他相當痛恨科學。
但是後來他釋懷了,他獲得跟他父親一樣的心情。作者父親猶太人沒上過高中,遭受納粹迫害,幾番生死都不是自己控制的,甚至是玩笑般的機率命運讓他得以活下來。他得知人的組成與星球都是一樣的元素、量子力學的機率性,反而很能接受。我們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是一個奇蹟,一個人過往了,他的原子並未和他一起死去,而是四散開來;但是和他的記憶,存在活人腦中的神經突觸中。
這樣不知道是否有比較安慰到我,自從深刻體驗到死亡這件事實,不時想到,總是讓我傷感,我從何而來?我在哪?我要做什麼?原子四散但仍在有比較好嗎?但我很佩服作者的心得,也期許有天能像作者一樣豁達,我們不孤單,因我們同屬更大整體的一部份,我有幸成為人,在世體驗人生的美好,有機會瞭解宇宙的答案,已是足夠。
另外正是作者的理念,為何他,或是物理學家耗費這麼多時間精力,探討物理定律:
「我們不只想知道宇宙是怎麼運作的,也想瞭解人類如何融入其中。我們希望為個人的生命和有限的人生賦予脈絡,和其他人類及他們的歡喜悲傷產生關連,也和廣大的宇宙產生關連。」這也是我開始勤於閱讀的原因,記之於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