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1日 星期二

誰說人是理性的 丹‧艾瑞利 Dan Ariely


相對性的真相
1.人類鮮少以絕對條件選擇事物。我們內在沒有一把價值量尺,告訴我們事物價值幾何。我們關注的是事物之間的相對優勢,並據此估計價值。

2.我們看待身邊事物時,總是根據它們與其他事物的相對關係來評判。我們不但傾向拿事物相互比較,也傾向去注意容易比較的事物,避開不容易比較的事物。

3.研究不斷顯示,薪資水準和快樂之間的關連不如預期強烈(其實是相當薄弱)。

4.擁有愈多,就會想要更多。唯一的解藥就是打破相對性的循環。


供需的謬誤
5.「從眾」(herding)就是我們根據別人先前的行為而認定某事物是好(或壞)的,接著自己也跟進。「自我因循」(self-herding),就是我們根據自己之前的行為而相信某事物是好或壞。

6.其實在決定每一件事時,都是訓練自己質疑重複行為的機會。舉例咖啡:與其問今天要喝哪種咖啡,不如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喝咖啡嗎?

7.標準經濟學架構,需求與供給是決定市場價格的兩項因素。但是實驗結果「任意連貫性」與「定錨效應」確實也影響支付意願(需求)。這表示需求面並非完全自外於供給面的影響。

社會規範(道德規範)的成本
8.你和約會對象到餐廳用餐時,千萬別提餐點的價格,即使它們已經清楚印在菜單上。那是為了將你們的關係保持在社會規範內並遠離市場規範所必需支付的代價。

9.謹防傷害人際關係。將市場規範導入社會交換,就會違反社會規範,並傷害到人際關係。一旦犯下這類錯誤,就很難恢復社會關係。

10.社會規範較多的生活,會更令人滿足、更有創意、更有成就感,而且更有趣。

性興奮的影響
11.很清楚的,受試者嚴重低估了本身的反應。不論我們有多好,我們都低估了激情對自己行為的影響力。當人處於性興奮狀態時,爬蟲類大腦(reptilian brain)就會取而代之,讓他成為另一個人。

拖延和自制
12.美國人已經屈服於普遍的消費主義。以壁櫥為例,1890年房子沒有壁櫥~現在變成超大間衣帽間。

13.嚴格限制自由是解決拖延的最佳方法。若能提供一些機制,讓學生預先承諾會在期限內完成作業,也可以幫它們獲得較高的成績。

14.冰杯(ice glass)方法:把信用卡放進一杯水中,再將杯子放進冷凍庫。每當你有消費衝動時,你要先等冰融化才能把信用卡取出。

所有權的昂貴代價
15.所有權的三種怪癖第一:人們熱愛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所以賣家認知跟買家往往落差很大。第二:我們的焦點都放在可能失去的東西,而不是可能會得到的東西。三:我們假設其他人看待這樁交易的角度會跟自己一樣。

16.虛擬所有權:甚至你還沒擁有東西,你就已經開始感受所有權存在。你對某件事花愈多功夫,你對它所感受到的所有權愈強。

17.解決方法:嘗試在每項交易中不把自己視為擁有者,讓自己和屬意的商品之間保持一些距離。

不願關上門的結果
18.如果有內建的警示提醒我們,我們最重要的選擇之門即將關閉,不是很好嗎?

預期心理的效應
19.預期心理的影響,不止改變我們的信念,也改變經驗本身的生理特質。也就是說,你預期某個食物常起來難吃時,它的味道就真的會傾向我們預期。

20.無預期時,喝可樂會激發大腦掌管強烈情緒的部分(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預期是可口可樂時,記憶、聯想的「背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會被啟動

21.預期心理的作用(如安慰劑)1.信念。2.制約。

品格的問題
22.當人們騙的不是錢時,欺騙行為比較容易發生。當交易的媒介與貨幣無關時,我們合理化自己行為的能力就會大幅增加。

23.本質上,無論我們是不是有道德良知的人,在別人的鼓勵煽動下,都會一視同仁地被引誘。





心得
20200721
本書是「真確」作者漢斯羅斯林在書尾推薦值得一讀的書,經google評價很好,故閱之。
本書跟蘋果橘子經濟學類似,其實是行為經濟學,或是說行為4心裡學。似乎比蘋果橘子有系統一點。
介紹行為,下決定時的盲點,看了可以警戒自己的行為。其實重點就在講人並非標準經濟模型的理性經濟人,而是容易受許多旁邊因素影響的非理性人。這點是同意的,需記在心中,自己做決定時是否真理性?

20200723
大部分作者提到的課題都有看過,不過仍然是有趣的,當作複習,整理也很好。幫我想起已經遺忘的重點,每個人的弱項不同,他寫的不願關門的代價確實讓世上大多人失去真正寶貴的事物,包括我在內,再看仍然心有戚戚。
每個課題都是作者觀察人生,或與同僚討論發現值得研究之處,由此可見生活深入體驗及思考,以及有相當的朋友可以討論真是非常重要。每個課題其實他們都有做一個以上的實驗論文,不僅是推論而已,治學也算認真。有的課題作者有寫他的感想因應之道,有的直接寫不知道,這部分倒是讓人覺得作者有下功夫,但是仍差一些些,未到爐火純青那種學者程度。

20200724
本書的要點就是提出不理性。
標準經濟學認為人類是理性的,我們都掌握了與做決定有關的所有訊息,也能毫無困難地衡量每個選項可能帶來的結果。然而本書的實驗結果顯示,人們在做決定時,不理性的程度遠比標準經濟學理論的假設嚴重得多。非理性行為既非隨機出現,亦非毫無根據,而是有系統、可預測的。
經濟學必需建立在人們實際的行為,而不是人們應該有的行為上。標準經濟學模型必需修正,加入行為心理學。
總結本書,以大量實證說明人非理性經濟人,也提出一些不理性決定其實是可預測的,事實上也被很多企業現在拿來做廣告。13章的內容大致提出13個常人易犯的非理性,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閱讀後每作決定可以自我警惕,正如書中名言:其實在決定每一件事時,都是訓練自己質疑重複行為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精選文章

維梅爾的帽子 卜正民